天津到青岛物流专线信息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随着新疆扶持政策的相继出台,温商的投资热情普遍高涨。就在和记者通话之前,周德文联系了一些企业家,“准备近期到南疆考察一些矿产项目。”
不仅在民间,温州市政府也加入到援疆工作中。温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连新良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近期温州市市长赵一德将带队前往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拜城县进行援建工作。考察团将于2010年8月1日前往新疆,“随行的共有30多人”,政府官员之外还有许多企业家代表,包括德力西等温州知名企业。
考察团除了到拜城进行援建工作之外,还将组织当地的温州企业家进行座谈,“座谈会有两场,一场在乌鲁木齐,一场在拜城县。”
此次考察团到拜城后,除了政府初步定下的援建项目之外,还将进行产业援建,鼓励温州企业到拜城投资项目。根据计划,10月温州市对口支援拜城全体人员将入驻拜城县。
连新良在电话中表示,拜城县有着丰富的资源,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在此之前,许多温州企业家已经到拜城投资建厂。典型的如新疆拜城温州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积演,2004年就到拜城买了一处煤矿,当年花费1500万元,如今升值数亿。同时,陈积演带领其他4位平阳老乡来拜城买了煤矿,其中一位老乡购买的新星煤矿,年产量达到了100多万吨。
拜城县政府办公室的一位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目前温商在拜城投资煤矿的企业已有10多家,都是几年前过来投资的。通过政府的牵线搭桥,后续温商的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目前温州已经将拜城作为温州市产业优化和部分产能转移的承接地,并引导大企业大集团及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到拜城投资。
温州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新疆发展空间很大,温州商人的机会很多。“上世纪九十年代或更早就有温商入疆投资兴业,随着中央新的扶持政策的出台,温商将掀起第二波投资热情。”
7月下旬,温州双雄工艺五金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松芬结束了南疆矿产考察之旅。在新疆,余松芬已经投资了一个玉矿,“这次我看的主要是煤矿和金属矿,包括锰、铁、铅锌矿等等。”作为17个煤矿的投资者,余松芬对矿产投资相当熟稔。
余松芬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南疆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温商过去就是利用这些资源谋求发展。
“投资矿产,这是温商去新疆投资的一个特点。”周德文表示,温商倾向于投资煤矿、油井、基础设施项目等,还有房地产,也有很多做贸易的,借助新疆的地理位置把产品转销到中亚等地。
矿业勘探开发和生产成为温商投资的新增长点。如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新疆的德力西集团,已经组建鑫德国际矿业集团,其全资和控股企业9家,旗下拥有煤、黄金、铜、铅锌、钼等多种矿产资源,矿权总面积达到450平方公里。
而凭借山西煤矿投资成名的温州平阳“煤矿帮”,更是成立了新疆德之源投资、浙平矿业、新疆华仪矿业等企业,投资石油、煤炭及矿产勘探开采业。
据新疆温州商会介绍,目前在新疆的温商已经超过11万人,他们直接投资经营的企业至少1万多家,资产总额达1万亿元以上。
温商在新疆的投资领域以能源矿产、金融、农业方面的投资最为集中。除了平阳的“煤矿帮”之外,永嘉商人喜好棉花等农副产品加工业,新乐投资集团、德汇实业集团、温商投资公司等都在整合开发新疆的旅游和农业项目。
而基础设施项目,也是温商此次投资的一个重点。据国家发改委披露,新疆将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区际干线和煤运通道建设,同时推进口岸铁路建设。目前新疆在建铁路11条,并有多条铁路干线即将开建。
“当中就蕴藏着很大的商机。”新疆温州商会秘书长胡晓虎说,温商以及整个浙商在建材市场的数量上占优势,70%的水泥产业为浙商控股,新疆投资千亿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蓝图,为温商提供了投资机会。
目前,去新疆投资,已经成为温州当地热议的话题。人民集团去新疆建立销售公司,正泰集团、五星电器、欧迈特公司、综艺鞋业等温企也纷纷针对新疆市场,做出新规划。特别是正泰电器,将在新疆积极布局光伏产业,一种说法是,其计划在南疆的和田、喀什、阿克苏等市,利用南疆地区的充足光照,投资超100亿元建设4座太阳能电站。
“特区”喀什之变
未来的喀什将成为一座建设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人口逾百万的“大喀什”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刘宏鹏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距离北京5000多公里的喀什提出要建设“西部深圳”时,很多人都把这当成一个笑话。
但现在,所有对喀什的质疑都戛然而止。
2010年5月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喀什特区”被广为关注——虽然在中央的正式表述中,这里将“设立经济开发区,赋予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但在这座孕育变化的古城里,希望正在随变化生长。
再见,古城
夕阳下的喀什老城,一面在拆,一面在建。
6月18日,当喀什师范学院毕业生、28岁的图逊古丽走进喀什老城时,这个布达拉宫般层叠的土房子群背后,城市高层建筑正在隆隆生长。街道旁,老房子轰然倒下,空气中弥漫开百年尘土的味道,另一侧三层楼的房子却已经盖了三分之二高,工人推着装满泥浆的小推车,一辆接一辆匆匆走过。
对很多老城居民来说,他们的日子平静依旧。
临街铺子里的年轻铁匠,依旧在铁镦上不慌不忙地精雕细琢敲打铁加什;小摊边的买买提江们,朝着盘得高高的熟羊肠,漫不经心地浇上诱人的汤汁;从艾提尕尔清真寺的高音喇叭里,阿訇召唤做礼拜的低沉声音一遍一遍传出,穿过老城区大街小巷,陪伴着穆斯林们喧嚣或是宁静的生活。
他们或许并不知道,喀什老城改造背后的曲折。
喀什老城,在当地政府信息网的表述里,是指以艾提尕尔清真寺为中心向外辐射延伸形成的28个棚户区,在这块8.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6.5万户22.1万居民,占喀什市区总人口的50%。
由于喀什地处于地震多发地带,1902年以来,平均每26年就发生一次烈度6度以上的地震,而老城却缺乏足够的避震能力:2003年因地震伤亡数万人的伊朗巴姆地震老城,其建筑方式和建筑材料,被认为与喀什老城非常相似。所以,自新世纪以来,喀什就已开始对老城区的改造。
然而,对这一政策的争议却一直没有停息。
反对者认为,老城区浓缩了喀什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其错落有致的生土建筑群、迷宫般的巷道、别具风格的室内装饰,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改造将对这些独具文化意义的建筑群落造成损害。
而在当地人看来,喀什老城也是一个崇高的象征。图逊古丽说,在新疆维吾尔族人中,作为喀什人是最有面子的,维吾尔族古典长诗《福乐智慧》作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就安眠在喀什市体育路南侧;《突厥语大辞典》的作者马赫穆德·喀什葛里,就出生在附近的疏附县乌帕尔乡。总之,喀什是最有文化的地方。
直到2008年汶川地震,喀什地区已再无犹豫,推出《喀什老城区危旧房改造综合治理项目》。用当地官员的话来说,“毕竟确保居民的生命安全是最大的民生。”
而现在,在加快向西开放、建设特殊经济开发区的背景下,喀什老城的改造有了更大的契机,将无可争议地加快进行。
|